top of page

110-2 PBL教師工作坊【課程模組與總整課程】

已更新:2022年7月12日



主題: 新工程教育方法與實踐-以資訊工程教育為例

主講人:曹孝櫟



簡單的問題其實已經被我們這一代解決掉了,我們的下一代所需要面對的是複雜的問題。所謂複雜的問題就是跨領域、跨科目的問題,但往往學生上完必修課後,對於必修科目之間的關聯並不了解,因此我們也發現整個課程的思維不能再只是單單以一門課、一門課來教,而是必須要用系統性的方式去思考及規劃

為什麼資訊工程要改革?


必修課給學生太大的壓力

在六七年前,交大資工系128個學分中,有大約80到90個學分為必修課。過多的必修課對於學生來說,其實會相當反彈,對老師來講,因為每個學期都需要開新的課程,過多的必修課會消耗大量的系所資源。


外在環境變遷

  • 資訊知識與技術演進快速,學習趕不上新知識與技術的產生

  • 建構知識體系間的觀念不易

  • 未來問題複雜且跨域

  • 追求變化快速的產業技術新知,缺乏基礎知識的深化


內在心態的改變

  • 從理論出發、學生無感

  • 必修課程負擔重、回饋時間長、容易產生挫折

  • 短期目標明確(成績、畢業、就業)、長期願景模糊(能力、理想)

  • 品質低劣(封閉)的訊息充斥、高品質訊息被淡化


資工系的發展目標


  • 培養資訊工程學生跨域的思維與利用資訊工程技術解決跨領域難題

  • 建構個人化、模組化的高度彈性課程地圖與學習環境

  • 訓練學生以問題導向的學習,加強解決問題、實務動手的能力


如何讓課程達到永續

往往許多課程都因為教育部的計畫而開始,但補助計畫終止之後就草草結束,這會使得系所的教育資源白白浪費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必須從制度和規則上做出改革,即便召集人、負責人不一樣了,計畫也一樣可以繼續執行,使每一門課程都可以達到永續的目標


108課程設計

畢業門檻由原本十多門的必修課調降為十門的必修課,並搭配至少一個主題式學程,主題式學程主要就是希望學生可以在必修課程之後,對於資訊工程的領域,達到更系統性、更深入的學習

 

主題:工業設計問題導向課程經驗分享

主講人:王鴻祥


工業設計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,從定義問題到解決問題,並達到跨域整合、創造新價值與競爭優勢。

傳統學習是提供學生基礎知識,並讓學生以這個理論基礎去解決問題。然而問題導向是希望鼓勵學生以問題作為觸發器,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透過自主延伸學習,去彌補不足的知識,不單單是希望學生去解決問題,更是透過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將PBL導入教學,更能提供學生在這個需要跨域整合與創造競爭優勢的時代中,具備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。

11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